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藏文网
 
站内检索   
您当前的位置 :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“雕刻”幸福生活
来源:青海日报
作者:陈俊 查小甫
发布时间:2024-09-25 07:14:33
编纂:孔令磊
多杰才旦正在进行雕刻上色。陈俊 摄

  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泥塑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在弘扬地域特色文化、传承民间优秀技艺、扩展就业创业门路、塑造地域人文经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查一村,藏族非遗传承人多杰才旦凭借一双巧手,带领本地汉族、藏族群众通过“指尖技艺”精心“雕刻”幸福生活,在大山深处描绘出一朵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。

  多杰才旦自幼酷爱绘画和泥塑,6岁就跟随师父学习国画和油画。初中毕业后,拜访多位名师学习技艺,并跟随师傅走南闯北,后拜本地油画老师李英德为师。

  2008年,师从唐卡艺术大师增太加,系统学习各种绘画艺术及泥塑艺术。多杰才旦热爱艺术,加之天资聪慧,增太加将各项技艺倾囊相授,使得多杰才旦在泥塑、唐卡、古典彩绘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,短短几年间就成为本地颇负盛名的艺术绘画和泥塑制作艺人。

  弹指一挥间,多杰才旦从事泥塑、雕刻、古典彩绘、唐卡制作已三十多年。多年来,他坚守匠心,先后被确定为化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化隆传统宗喀泥塑”代表性传承人、海东市乡村工匠。

  8月27日,记者来到多杰才旦家中,只见绿树掩映的古朴院落内,近200件栩栩如生的神龙、色彩鲜艳的花卉、憨态可掬的人物造型等泥塑和石雕艺术作品呈现在眼前,其精湛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不雅观止。

  初见多杰才旦,他正神情专注、细致耐心地给泥塑上色,一边的桌子上,摆放着各种矿物质颜料、不同类型的玛瑙刀、木刀和不同规格的毛笔。

  看到有客人进来,多杰才旦连忙放下手中的画笔,饶有兴趣地带领大家参不雅观他的得意之作。“这是用于装饰的神龙图案,这边还有梅、兰、竹、菊‘四君子’玻璃钢摆件,这是藏族传统的吉祥八宝泥塑……”

  在驻村干部提议下,多杰才旦现场演示了颜料研制过程。只见他拿出研钵,倒入大颗粒的朱砂原矿,用钵杵用力将矿石压碎,接着顺时针标的目的快速旋转,将颜料磨成极细微的颗粒。

  “在颜料的选择上,全部运用矿物和植物颜料,这种颜料色泽美不雅观,长期不褪色,常用的颜色有白、黄、红、蓝、绿、紫、青、黑、金九大类,经配色可达159种之多,颜料配制复杂细密。”多杰才旦告诉记者,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,摸索并掌握了色与光的关系,让作品达到更高的美学水准,特别是采用金、银大面积平涂和勾线,使得作品更加大气、庄重、典雅。

  多杰才旦将本身的工作室设在自家的堂屋里,这既是他用来招待客人之处,也是他日常创作的场所。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,摆放着多杰才旦创作的各类手工艺品。

  查一村驻村干部张乐平告诉记者:“题材、形象、比例、表情、姿态等都是泥塑作品创作时的重要因素。鲜明生动的风格,独特的表示手法和彩绘技艺,是多杰才旦的作品深受顾客喜爱的原因。”

  道路艰辛勇向前,身材瘦弱的多杰才旦凭借着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和不懈努力,2013年挂牌成立了化隆县隆杰藏饰品加工有限公司。

  “头雁引领”效应下,不少本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。在多杰才旦手把手传授下,不少村民逐渐掌握了非遗技艺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
  张乐平说,多杰才旦的作品销往全国各地,还与北上广等地客户签订长期订单,为传播青海民族民间艺术、弘扬非遗技艺和优秀河湟文化作出了贡献。

  “我家能脱贫,全靠党的好政策。前段时间,通过县上和乡上的大力支持和推介,我被评为海东市乡村工匠,比来正在申报省级乡村工匠名师,如今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我的。”多杰才旦告诉记者,计划在三年内扩大规模,修建泥塑制作厂房,带领乡亲努力为文化振兴贡献力量。

  查甫乡党委组织委员郭旭升说,为了更好传承发展传统非遗技艺,多杰才旦收了4名徒弟。目前每年在泥塑等方面的纯收入在二十万元摆布,带动本地10到16人就业,增收10万元摆布。

  多杰才旦的故事只是查甫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查甫乡以党建为引领,紧紧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主线,持续巩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成果,以非遗项目为载体,通过非遗项目传承、弘扬、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,使非遗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精神相依、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,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保举阅读
青海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举行
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
青海全面提升残疾人福利办事保障水平
青海又增1条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秋季精品线路
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候选名单的公示
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
青海海西:“聚宝盆”开出“石榴花”
“畜”势勃发 满“牧”皆景
24H热点
【祖国好 家乡美】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
【祖国好 家乡美】完德太的羊皮袄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满腔热忱 “医”路芬芳...
【再走青藏线——传承弘扬“两路”精神】一位将军...
【实干·驻村第一书记风采】用心为村庄浇出“希望之...
【再走青藏线——传承弘扬“两路”精神】不冻泉的...
【党旗飘扬 青年担当·故事会】祁小青:做好生态环...
【实干·驻村第一书记风采】“驻”进村民心里 “帮...
村警陈生方:我在一线防汛
草原上最美的卓玛
热点图片
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秋景如画
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...
“长江和她的源头”自然教育巡回大篷车活动首站在上海精彩启幕
“长江和她的源头”...
喜看高原好丰景
喜看高原好丰景
我省举办第十五届“中国统计开放日”宣传活动
我省举办第十五届“...
【致敬我们的时代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】青藏铁路建设硕果累累
【致敬我们的时代 奋...
【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·青海故事】“光伏村”里的绿色“双碳梦”
【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...
“雪豹之都”,西宁这样炼成
“雪豹之都”,西宁...
“沃土5号”马铃薯带来丰收喜悦
“沃土5号”马铃薯带...
关于我们 | 法律顾问 | 广告办事 | 联系方式
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:青海新闻网
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: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
 
img
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“雕刻”幸福生活

青海日报
2024-09-25 07:14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
img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img
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“雕刻”幸福生活

青海日报
2024-09-25 07:14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伴侣、保留图片
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“雕刻”幸福生活_大众招商

  • 2024-09-25 07:14:33
  • 来源:青海日报
多杰才旦正在进行雕刻上色。陈俊 摄

  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泥塑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在弘扬地域特色文化、传承民间优秀技艺、扩展就业创业门路、塑造地域人文经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查一村,藏族非遗传承人多杰才旦凭借一双巧手,带领本地汉族、藏族群众通过“指尖技艺”精心“雕刻”幸福生活,在大山深处描绘出一朵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。

  多杰才旦自幼酷爱绘画和泥塑,6岁就跟随师父学习国画和油画。初中毕业后,拜访多位名师学习技艺,并跟随师傅走南闯北,后拜本地油画老师李英德为师。

  2008年,师从唐卡艺术大师增太加,系统学习各种绘画艺术及泥塑艺术。多杰才旦热爱艺术,加之天资聪慧,增太加将各项技艺倾囊相授,使得多杰才旦在泥塑、唐卡、古典彩绘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,短短几年间就成为本地颇负盛名的艺术绘画和泥塑制作艺人。

  弹指一挥间,多杰才旦从事泥塑、雕刻、古典彩绘、唐卡制作已三十多年。多年来,他坚守匠心,先后被确定为化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化隆传统宗喀泥塑”代表性传承人、海东市乡村工匠。

  8月27日,记者来到多杰才旦家中,只见绿树掩映的古朴院落内,近200件栩栩如生的神龙、色彩鲜艳的花卉、憨态可掬的人物造型等泥塑和石雕艺术作品呈现在眼前,其精湛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不雅观止。

  初见多杰才旦,他正神情专注、细致耐心地给泥塑上色,一边的桌子上,摆放着各种矿物质颜料、不同类型的玛瑙刀、木刀和不同规格的毛笔。

  看到有客人进来,多杰才旦连忙放下手中的画笔,饶有兴趣地带领大家参不雅观他的得意之作。“这是用于装饰的神龙图案,这边还有梅、兰、竹、菊‘四君子’玻璃钢摆件,这是藏族传统的吉祥八宝泥塑……”

  在驻村干部提议下,多杰才旦现场演示了颜料研制过程。只见他拿出研钵,倒入大颗粒的朱砂原矿,用钵杵用力将矿石压碎,接着顺时针标的目的快速旋转,将颜料磨成极细微的颗粒。

  “在颜料的选择上,全部运用矿物和植物颜料,这种颜料色泽美不雅观,长期不褪色,常用的颜色有白、黄、红、蓝、绿、紫、青、黑、金九大类,经配色可达159种之多,颜料配制复杂细密。”多杰才旦告诉记者,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,摸索并掌握了色与光的关系,让作品达到更高的美学水准,特别是采用金、银大面积平涂和勾线,使得作品更加大气、庄重、典雅。

  多杰才旦将本身的工作室设在自家的堂屋里,这既是他用来招待客人之处,也是他日常创作的场所。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,摆放着多杰才旦创作的各类手工艺品。

  查一村驻村干部张乐平告诉记者:“题材、形象、比例、表情、姿态等都是泥塑作品创作时的重要因素。鲜明生动的风格,独特的表示手法和彩绘技艺,是多杰才旦的作品深受顾客喜爱的原因。”

  道路艰辛勇向前,身材瘦弱的多杰才旦凭借着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和不懈努力,2013年挂牌成立了化隆县隆杰藏饰品加工有限公司。

  “头雁引领”效应下,不少本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。在多杰才旦手把手传授下,不少村民逐渐掌握了非遗技艺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
  张乐平说,多杰才旦的作品销往全国各地,还与北上广等地客户签订长期订单,为传播青海民族民间艺术、弘扬非遗技艺和优秀河湟文化作出了贡献。

  “我家能脱贫,全靠党的好政策。前段时间,通过县上和乡上的大力支持和推介,我被评为海东市乡村工匠,比来正在申报省级乡村工匠名师,如今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我的。”多杰才旦告诉记者,计划在三年内扩大规模,修建泥塑制作厂房,带领乡亲努力为文化振兴贡献力量。

  查甫乡党委组织委员郭旭升说,为了更好传承发展传统非遗技艺,多杰才旦收了4名徒弟。目前每年在泥塑等方面的纯收入在二十万元摆布,带动本地10到16人就业,增收10万元摆布。

  多杰才旦的故事只是查甫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查甫乡以党建为引领,紧紧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主线,持续巩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成果,以非遗项目为载体,通过非遗项目传承、弘扬、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,使非遗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精神相依、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,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作者 陈俊 查小甫
编纂:孔令磊
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